
对于咱们有车一族来说,去车管所办业务,恐怕是很多人都经历过的一件头疼事。
一提到给车子上牌、过户或者办个抵押,脑子里是不是立刻就浮现出这样的画面:提前把一天的工作安排好,抱着一大堆复印好的身份证、行驶证、登记证书,还有各种需要填写的申请表,像宝贝一样揣在怀里,生怕弄丢一张。
到了车管所大厅,先是排队取号,然后就在各个窗口之间来回穿梭,查验车辆、提交材料、审核信息,哪个环节都不能出错。
有时候,可能就是因为一个字填得不规范,或者少复印了一份文件,就得重新来过,一整天的时间就这么耗进去了,心里别提多憋屈了。
然而,这种拿着一沓纸质材料在办事大厅里“长征”的经历,在内蒙古的鄂尔多斯市已经成为了历史。
现在,当地的市民再去车管所办事,会发现一个巨大的变化:什么纸质材料都不用带了。
就像刚给自己的车办完过户手续的王先生说的那样,他空着手进去,前后也就花了20分钟,新的车牌就到手了,这种体验让他感到非常惊喜。
鄂尔多斯市的这项改革,可不是某个窗口的试点,而是覆盖了全市所有车管业务窗口,他们成为了全国第一个真正实现机动车登记全流程无纸化的城市。
这背后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又给老百姓带来了哪些实实在在的好处呢?
这件事得从头说起。
传统的车管业务,核心就是一个“纸”字。
所有信息的流转和确认,都依赖于一张张的纸质文件。
咱们来拆解一下过去办理一个车辆过户的流程。
首先,你得开车到查验区,工作人员会拿出一张拓印纸和油墨,在你车身上的车辆识别代号(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车架号)上进行拓印,这个过程不仅费时,还容易弄得一手油污。
拓印下来的纸条,连同车辆的照片,会贴在一张查验记录表上,然后你需要签字确认。
接下来,你拿着这张表,和你带来的所有材料,去受理窗口排队。
窗口的民警接到材料后,要一张一张地核对,确保信息无误,再手动录入到电脑系统里。
最后,你提交的这一大摞纸质文件,会被打孔、装订,送到专门的档案室里存放起来。
这个过程环节多、耗时长,而且任何一个环节的纸张出了问题,都会导致整个流程卡住。
鄂尔多斯市公安局交管部门正是看到了这些群众办事的“堵点”和“痛点”,从2023年4月开始,下决心要彻底改变这种依赖纸张的传统模式。
他们的思路非常明确:我们真正需要的是文件上的信息,而不是文件本身这张纸。
只要能让信息在不同部门、不同岗位之间安全、高效地流转,完全可以告别纸张。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们主要做了几件关键的事情。
第一件,就是打通了内部的信息系统。
他们把车辆查验环节使用的系统,和后台的公安交通管理综合应用平台无缝地连接了起来。
这就像是给两个原本独立的部门之间,修建了一条信息高速公路。
现在,查验员不再需要用油墨去拓印车架号了,而是配备了一台像平板电脑一样的移动查验终端。
他们只需要对着车架号拍一张高清照片,照片和车辆的其他信息就会通过这台终端,立刻上传到后台的数据库里。
这意味着,当车主从查验区走到受理窗口的这短短几分钟里,他车辆的所有电子化查验信息,已经提前“跑”到了受理窗口民警的电脑上。
第二件关键的事,是把所有需要签字确认的凭证都电子化了。
以前需要手写的查验记录表,现在变成了标准化的电子表单,在查验终端上直接勾选确认就行,避免了字迹不清或者填写错误的问题。
以前需要车主在各种申请表上签名的环节,现在也全部通过电子签名板来完成,用手指或者签名笔在上面签下的名字,和纸质签名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业务办完后,一张包含所有业务信息的电子凭证会直接发送到车主的手机上,一目了然,也方便保存。
第三件,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就是建立了一个“云端档案室”。
过去,堆积如山的纸质档案不仅占据了大量的物理空间,而且查找起来非常麻烦。
现在,所有业务办理过程中产生的电子照片、电子表单、电子签名,都会自动汇集到一个云端平台,形成一份完整的电子档案。
这个过程完全是自动化的,档案从生成到归档,实现了“线上秒传”。
如果将来因为某些原因需要调阅档案,授权的工作人员在电脑上输入关键词,几秒钟就能找到,效率和安全性都大大提高了。
这一系列的数字化变革,带来的效果是立竿见影的。
根据统计,鄂尔多斯车管业务的办理时长平均缩短了40%以上。
像车辆注册、转移、变更、抵押、注销等几乎所有类型的登记业务,现在都实现了不用一张纸的办理模式。
这不仅让群众办事更省时、更省心,也为政府部门节省了大量的行政成本。
据测算,光是纸张、打印、仓储等方面的开销,每年就能节省超过百万元。
更重要的是,这种“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服务模式,让老百姓真切地感受到了科技进步带来的便利,提升了大家在办事过程中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鄂尔多斯的这一成功实践,也为全国其他地区的政务服务改革提供了一个可以学习和借鉴的宝贵经验。
富豪配资-富豪配资官网-股票配资怎么开户-在线配资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