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旅经过甘肃天水,个人感觉收获的自然风光偏少,沿途虽然也有一些人文古迹,却都没能引起我比较强烈的好奇和探索欲。相对而言,倒是在经过麦积区石佛镇的时候,抱着“一半遛车、一半感受当地农村文化”的心态,去新旧建筑参半的巷子里转了两圈。有趣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发现石佛镇共有两座“石佛寺”,而其中之一还保存着一尊北魏时期的权氏石佛造像,跟石佛镇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当时天水秦安的权氏家族以权景宣为首,他在北魏正始四年(507年)出生,17岁时就任轻车将军,后来因为战功卓著,被朝廷加封为使持节、车骑大将军和仪同三司等职,是威震一方的朝廷重臣。参考相关文献资料和后背刻着的已经有些模糊不清的建造题记可知,这尊石佛造像正是由权景宣在西魏恭帝三年,即公元556年,出资按照父亲或母亲的面容所建。掐指一算,距今足足1460多年的历史,不得不说,石佛能完整保存至今,简直就是个奇迹啊。
毫不意外的,这尊被很多当地老人亲切称呼为“石佛爷”的造像,命运也是极其多舛,最“凄惨”又带点“戏剧性”的就是在石佛寺拆除后,被隐藏在石佛镇的“高手”将石佛寺院内被遗弃多年的石佛爷抬至水渠充当路桥,实实在在亲身为老百姓“造福”了很久。又不知道过了多少年后,才被原石佛中心小学校校长裴敬恩发现并悄悄拉回学校,安置在校西北角的花园里,石佛造像也终于因此逃过一劫。
后又经过当地协调,由麦积山文物保管所安排车辆把石佛造像从石佛小学运到麦积山,放置在石佛阁29窟第六阁内。由此石佛像终于结束了长达十多年一直裸露在外的命运,得到妥善保护。直至九十年代初,石佛镇的百姓终于敲锣打鼓、燃放鞭炮,热闹隆重地将“石佛爷”从麦积山迎回石佛镇,先安置在娘娘庙的殿堂内,等石佛寺重建后才移居正殿。
这尊石佛造像不仅具有珍贵的学术和艺术价值,还是研究天水地区早期佛教传播的重要资料,可以说是整个石佛镇的“镇镇之宝”。不过我在入寺参观时,一般都不会主动给供奉在殿堂里的佛像拍照,所以但凡你有诚意,大可以自己亲身前去拜会哦。
独自在寺内来回参观了一圈,沿途遇见不少僧人和信徒居士,以及专程过来烧香的成群结队的本地人,偶尔问路或者攀谈几句,态度都相当和蔼,宁静的氛围却又透露着淡淡的烟火之气。尤其在置身于这座铁桥上的时候,竟然心生出很多类似于“大相无形”、“大隐隐于市”以及大和尚不拘小节的莫名感叹。
通过航拍视角,清晰可见整座石佛寺殿宇宏伟、气象庄严,由财神殿、文昌阁、三官殿、凌霄殿、韦驮殿、大雄宝殿、石佛寺等十余座大型殿宇、山门、凉亭和牌楼组成。这些建筑错落有致地屹立于悬崖陡坡之上,四周用石头砌筑的数米高、几十米长的围墙不仅坚固耐用,远远望去更是石佛镇最引人瞩目的地标景观无疑。
图文原创:阿陆,喜欢这篇文章的朋友请多多留言,欢迎转发、分享、内容指正、评论、关注和赞赏,希望媒体或个体尊重原创,非本人允许不得转载!欢迎有正义感的网友读者看见“盗版”向内容平台举报和投诉。需要实景照片和视频素材可约,本人独家提供DD代游、代拍、代打卡服务,欢迎洽谈,附赠所有拍摄素材。
关于交通:自驾到石佛镇后再直接导航至石佛寺——是不对的!是不对的!是不对的!(重要的事说三遍)因为极可能会把你带到娘娘庙去(我就是这样子的哦),其实沿着进村的大路直走就行,或者到岔路口问一下当地人会更方便。发文前我特意到某哥和某度地图上确认,目前的石佛寺定位都还没有更新(写这么详细还看不懂的网友请评论区留言,后续更新另一座石佛寺的时候会上传路线截图)。最近的车站离真正的石佛寺有600米左右,叫“石佛综合市场”,乘坐当地11路、300路、303路或306路公交车可达。
富豪配资-富豪配资官网-股票配资怎么开户-在线配资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