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祖国的蓝天之上,有一抹靓丽的身影,它时而傲啸长空镇八方,时而手持彩练当空舞,是当之无愧的“争气机”“创新机”——它就是被誉为“猛龙”的歼10战机。
从最初的设计蓝图,到首飞成功,再到装备部队、出口海外、取得实战成果,歼10研制历程中的每一步都凝聚着无数航空人的心血与汗水,展现了中国航空人自强不息,以热血乃至生命谱写蓝天壮歌、报效祖国的伟大精神风采。
由本期开始,“歼10记忆”栏目将带您回溯歼10战机的发展历程,挖掘背后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体悟“忠诚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攀高峰”的新时代航空报国精神。
近期,央视国家记忆栏目《歼10传奇》和《人民日报》19版头条刊登的《从歼十的“三滴油”故事看科技创新》,再一次向社会大众讲述了歼10首飞前“三滴油”的故事。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个故事背后的主角张凤贵。
回忆起1998年初春的那一天,张凤贵仍为此感到紧张。
距离歼10飞机原定首飞时间只有短短的十几个小时了,一切工作都在紧张有序地进行着。但就在发动机试车喷口转换的瞬间,张凤贵敏锐地发现了三滴油滴落了下来,这三滴油很小,几乎稍纵即逝。根据经验,常规漏油是不停地渗漏,“是不是自己看花了眼?”张凤贵揉了揉眼睛,“不对,当时分明看得一清二楚。”
容不得半点迟疑,张凤贵立即报告了现场领导。情况紧急,大队迅速组织力量进行检查。张凤贵主动申请打开发动机口盖,当二十多颗自锁螺钉被拧下,大伙儿都震惊了——里面居然已经积了不少漏油。
型号总指挥和上级机关领导研究决定,首飞时间延后!绝不放过一个疑点,决不能让型号飞机带着一点点安全隐患上天。
排故工作立即展开,发动机的管路系统错综复杂,要准确查找漏油点绝非易事。张凤贵与团队成员一起把发动机拆了又装、装了又拆,反复检查了四次,通宵达旦地工作,完成了八次试车,最终找到了漏油点。
短短的3秒钟的三滴漏油虽小,但隐患巨大。若未能及时发现漏油现象,一旦飞机上天,后果将不堪设想,正是因为张凤贵一直有着严谨细致、尽职尽责的工作作风,才能在复杂的试车环境中精准地捕捉到这一异常。
与张凤贵一同工作的人都这样评价他:“我既喜欢、又害怕和你一起干活。”喜欢是因为张凤贵严谨细致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这让他在机务工作中不出差错;害怕的也是这一点,近乎极致的细节把控,让人倍感压力。
但张凤贵却乐在其中,歼10首飞成功后,张凤贵没有丝毫懈怠,他深知自己肩负着更大的责任。之后的工作中,他坚持将一丝不苟、求真务实的“三滴油”精神传递给大家——坚守岗位,将细致谨慎的机务作风植入刚入职的新员工心中,首创上机管理办法、特色工具管理模式等,将细节做到极致,为守护战机的安全、守护祖国的蓝天贡献力量。
以质量为基,助力战鹰腾空。以责任为锚,为战鹰保驾护航。以匠心为刃,破解战鹰隐患。这,就是张凤贵写给蓝天的誓言。
富豪配资-富豪配资官网-股票配资怎么开户-在线配资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