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核潜艇悄然驶近佛罗里达海岸,五天内四枚“三叉戟”导弹破水而出,这场看似常规的测试背后,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核威慑表演。
“美军‘彻底清除’了伊朗福尔道、纳坦兹和伊斯法罕三处核设施。 ”今年6月21日晚,特朗普向全世界确认了美军对伊朗的直接军事打击。 这场袭击动用了B-2隐形轰炸机和GBU-57A/B巨型钻地弹,美国对伊朗核设施的袭击被媒体形容为一场“危险的豪赌”。
三个月后,面对俄罗斯的强势演习和中国展示的新型国防力量,特朗普再次选择展示肌肉。 美国海军一艘“俄亥俄”级弹道导弹核潜艇在佛罗里达州附近海域连续试射四枚“三叉戟Ⅱ”D5弹道导弹,美方声称这不针对任何国家,时机选择透露了明显的战略意图。
1、 核按钮与单边决策,特朗普的核武特权
在美国宪法体系中,总统拥有发射核武器的唯一权力,国会无法干涉,五角大楼即使有异议也必须传递总统的命令。 这一权力结构使得特朗普能够单方面做出关键性的核决策。
从确认空袭伊朗核设施到下令试射核导弹,特朗普展现出偏好突发军事行动的决策模式。 据《华盛顿邮报》报道,特朗普2017年针对朝鲜的“火力与愤怒”表态竟是“脱口而出”的产物,事先并未与高级顾问班子协商。
这种决策风格结合总统的核武器专属权力,构成了一种危险组合。相关人员在确认命令后就会执行发射,陆基核导弹的反应时间仅需两分钟,战略潜艇也只需约15分钟。 这意味着核反击系统留给人类考量的时间极为有限。
特朗普带来的“尴尬”在于,原子能文官控制机制原本是为防止核武器落入军方之手而建立的,现在却面临一个“特立独行”的总统。 有分析认为,特朗普“破坏民主、剥夺数百万选民公民权”的行为,显示出他在促进公共利益方面“极度无能且缺乏判断力”。
2 、海基核力量,美国核威慑的支柱
美国海军拥有由14艘“俄亥俄”级弹道导弹核潜艇组成的舰队,其中8艘驻扎在太平洋,6艘驻扎在大西洋。 这些潜艇是美国核威慑体系中最具生存能力的部分,也是美国战略核力量的中流砥柱。
每艘“俄亥俄”级潜艇可携带20枚“三叉戟Ⅱ”D5潜射弹道导弹,每枚导弹最多可携带8个核弹头。 这些导弹的射程超过12000公里,可从本土军港打击北半球任何位置。
“三叉戟”导弹目前配备了三种核弹头:9万吨当量的W76-1、8千吨当量的W76-2和45.5万吨当量的W88。 其中,W76-2低当量核弹头的列装标志着美国核武器使用门槛的降低。
这种弹头威力仅为广岛原子弹的一半左右,美国政府认为它既可威慑俄罗斯,又意味着在一定条件下美国不排除对伊朗等国家使用。
美国正投入巨资升级其海基核力量,新一代“哥伦比亚”级弹道导弹核潜艇预计在2027年10月交付,首艇造价约152亿美元。 这一升级计划反映了美国将海基核力量作为其战略安全保障的核心要素。
3、 核态势转变,降低使用门槛的危险信号
特朗普政府的核政策标志着一个重要转变:从威慑转向实战。 2018年发布的《核态势评估报告》首次公开提出发展低当量核弹头,标志着美国核战略的重大调整。
美国近年来在核武器更新方面动作频频。 W76-2核弹从提出需求到完成首枚生产仅用12个月;B61-13核弹的研发周期也只有19个月。 这种快速研发节奏反映了美国核武器实战化的紧迫感。
特朗普政府还持续推进海基核巡航导弹的研制。 这一计划在奥巴马时期曾被终止,但特朗普重启研发,并要求在2034年9月前具备初始作战能力。
美国正在研发代号W93的全新核弹,这款核弹将不经核试验检验,研发完成后直接列装,打破了自冷战以来的核武器研发流程。 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认为,美国此举将对全球核安全秩序造成严重破坏。
4 、战略动机,应对多重挑战的威慑表演
特朗普政府连续试射核导弹的背后,是面对多重战略挑战的复杂考量。俄罗斯的军事行动构成了最直接的安全关切。 俄罗斯战略核力量现代化列装率从2012年的37%增至2020年的86%,在高超音速武器领域更是取得突破性进展。
俄罗斯的“匕首”和“前锋”高超音速武器可有效突破美国现有任何防空反导系统,使美国花费巨资发展的导弹防御系统“武功尽废”。美国战略司令部司令约翰·海顿坦承,美国“没有能力”与其对抗。
同时,中国展示的国防现代化成果也触动了美国的敏感神经。 中国在九三阅兵中展示的“巨浪-3”潜射洲际导弹等新型武器装备,标志着中国国防力量的显著提升,这无疑被美国视为战略挑战。
美国2024年全球核武器支出达到568亿美元,超过其他拥核国家核武支出的总和。 这种无节制的扩核行为,是美国霸权逻辑在军事领域的集中体现,反映出美国对绝对军事优势的执着追求。
5、危险豪赌,从威慑到实战的风险累积
特朗普政府的核政策本质上是一场“危险的豪赌”。 这种冒险心态在外交领域同样明显:签署行政令把墨西哥湾更名为“美国湾”;为得到格陵兰岛加强间谍活动并拒绝排除武力夺取的可能性;觊觎巴拿马运河,施压巴拿马允许美国在运河周围部署军队。
美国已成为国际体系中的“掠夺者”。 英国商贸部前官员阿莉·雷尼森指出,如果美国通过强力手段控制格陵兰岛或巴拿马运河,就相当于“重新引入丛林法则”。
在核领域,“有限核战争”的概念可能打开“潘多拉魔盒”。 既要发动核战争,又妄图管控战争烈度,本身是一种悖论。 低当量核武器的开发可能使决策者更倾向于考虑使用核选项,从而降低核门槛。
美国在2024年全球核武器开支较前一年增长11%,达到1002亿美元。 这种投入不仅加剧全球军备竞赛,还可能引发意外后果。 正如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针对美国对伊朗动武所言,这导致“本已处于危险边缘的地区局势危险升级,并对国际和平与安全构成直接威胁”。
随着“哥伦比亚”级战略核潜艇的建造和W93新型核弹的研发,美国核武库正进入全新周期。 但核武器的升级无法解决大国间的安全困境。 俄罗斯战略核力量现代化列装率已从2012年的37%增至2020年的86%,旨在增加与美国战略博弈的筹码。
特朗普的核威慑豪赌,折射出美国在面对多极世界时的战略焦虑。 但正如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所强调的,美方军事行动“严重违反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以及国际法,加剧中东紧张局势”。 在核时代,零和思维最终只会导致全盘皆输。
富豪配资-富豪配资官网-股票配资怎么开户-在线配资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